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于李隆基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即使因为长久的盛世而懈怠,但这种关乎自身性命的大事,李隆基为什么还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和选择?”
拜托,这是你自己的命啊!
怎么关系到自己的命的时候,你的脑子都不能清醒呢?
还有,你任用的宰相,难道你已经忘记当初任用这样的人的初衷了吗?——是为了将权力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挑出来的一些懂得上意的人,而非真的多么具有才能。
结果杨国忠怀疑哥舒翰自保,你就默认了?
果然还是脑子不知道去哪了。
汉朝初年。
刘邦倒是对杨国忠产生了好奇:“之前不是说杨国忠就身兼十五个使官吗?现在他成了宰相,手中到底兼任了多少官职?”
毕竟,按照李隆基对待宠臣的风格,以安禄山为例,那可是升官不说,一切旧职都依旧保留的。
这样下来,杨国忠是否就相当于独揽大权、在朝中一人独大?
而李隆基的宠臣不止杨国忠一人,倘若每个宠臣都能得到类似的待遇,那当时唐朝的朝堂风气又会是什么样?
吕雉冷笑:“谁造成了这样的大乱,谁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她当然不是说杨国忠,而是在说李隆基。
李隆基若是没有在安禄山叛变后,还做出因谗言阵前杀将、不顾实际强行出兵的事情,长安没有沦陷,或许还能好好地坐在皇位上,差不多地掌握着权力。
但是,他在叛乱生起后还在胡乱操作,看起来很快就要进入“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的环节了,这样一来,他还能当个有权力的皇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不管李隆基能不能守住长安,杨家人的结果都不会很好。
明朝,洪武年。
已经知道了历史,皇子们的关注点开始再一次偏移。
“唐德宗?”
说话的是朱柏,“这德宗好像不是很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