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夭折的锋芒:少年天子对决太皇太后
看完“天人三策”
,刘彻对董仲舒大为赏识,立刻任命他为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国相。
江都王刘非是刘彻的异母兄,是个生性骄狂的莽夫,一向好勇斗狠,不守法纪。
刘彻之所以做出这项任命,一来是让董仲舒对刘非有所匡正;二来则是有意扔给董仲舒一块烫手山芋,以此考察他的实际工作能力。
董仲舒没有让刘彻失望。
他到江都之后,处处用儒家礼法约束刘非。
刘非因此收敛了许多,对董仲舒也挺敬重。
按理说,像董仲舒这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人,迟早会被授予要职,乃至封侯拜相。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短短几年后,董仲舒就因一道论述灾异的奏章触痛了刘彻敏感的神经,差点儿被砍了脑袋。
董仲舒惶恐,不久便辞官归隐。
后来,董仲舒虽一度复出,就任胶西国相,但为时只有四年,此后便再度辞官,回到老家闭门著书,终其一生再也没有重归政坛。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年少气盛的刘彻如此兴师动众地搞“贤良策试”
,自然引起了窦太后的警觉。
老太后虽然年事已高,且双目失明,但她的脑子并不糊涂,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深知孙儿搞这些事情,矛头所指正是汉家天下七十年来信守奉行的黄老治国之策。
你想干啥?我老人家还没入土呢,岂能听任你这毛头小子肆意
胡来?
很快,窦太后便授意一个人给刘彻上了道奏章。
这个人,正是刘彻的首任师傅、现任丞相卫绾。
卫绾在奏章中称:“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者,请皆罢。”
意思就是这次参加策试的人中,有不少法家和纵横家的信徒,其言足以扰乱国政,请皇帝一概罢退。
刘彻当然也知道,卫绾的背后站着那位居于深宫却耳目灵通的老祖母。
迫于压力,刘彻批准了卫绾的奏章,罢退了大部分“贤良”
,但还是留下了少数几个他看好的人才,比如董仲舒;再如治纵横术的严助,被任命为太中大夫;治儒学的公孙弘,被拜为博士。
老太后一看孙儿还算听话,没搞出什么幺蛾子,也就不再深究了。
可她并没料到,这只是刘彻的缓兵之计。
当年六月,也就是“贤良策试”
结束还不到半年,刘彻就突然下诏,罢免了卫绾的相职;同时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蚡为太尉。
这两个人,都是当朝外戚的代表人物。
前文已述,窦婴虽是窦太后的堂侄,可向来跟老太后不是一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