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序
汉武时代的得与失
汉武帝刘彻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在位共五十四年,占西汉王朝四分之一的时间,是整个汉朝(西汉和东汉)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排第三的皇帝。
除此之外,汉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皇帝之一。
后人惯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并称,便是明证;且论及历史上的巅峰王朝时,后人也惯以“汉唐”
并举,其中汉朝的主要代表就是汉武帝。
还有,在中国历代数百位皇帝中,要论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人物本身的话题性,以及后世评价的争议性,汉武帝恐怕都能名列前茅。
这样的一个人,其一生的功过得失,绝非三言两语可以简单论断。
而后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更是呈现出典型的两极分化,以致千古争讼,至今犹然。
历史上,对汉武帝持高度正面评价的代表性人物,就是《汉书》的作者班固。
盖棺论定之际,他给了汉武帝这样一段赞语: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
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
如武帝之雄材
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汉书·武帝纪》)
汉朝承继历代君王留下的积弊,由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文、景二帝重在尚农务本,与民休息;至于古代的礼乐教化之事,仍付诸阙如。
直到武帝即位,以卓识远见罢黜百家,表彰儒家《六经》,征召四海之内的才俊之士,共同建立功业。
而后,设立太学,主持祭祀,改易正朔,确定历法,调整音律,制诗作乐,封禅泰山,礼敬诸神,继承周礼,振兴文学辞赋,一切成果均焕然显著,颇可称道。
其后人得以遵循如此宏大的事业,才出现了夏、商、周三代之遗风。
像武帝这样雄才大略之人,若不是改变了文、景二帝恭谨勤俭、爱护人民的政策,纵然是《诗经》《尚书》所称道的圣主,也无法超过他。
如果单独看这段赞语,会觉得有失片面,似乎只罗列了汉武帝的“皇皇文治”
,却未提及他开疆拓土、鹰扬国威的“赫赫武功”
。
因为提及后者,就不免要涉及汉武帝犯下的许多错误。
也许是出于“为尊者讳”
的立场,所以在专属武帝的个人传记(《汉书·武帝纪》)里,班固就以称赞和歌颂为主;只在这段赞语的末尾,才用十分委婉的语气稍微批评了一下武帝的不足,即暗示他不够勤俭爱民。
而对汉武帝其他事功的陈述和
评价,以及相应的批评,班固则放在了《汉书·西域传》中。
他列举了汉武帝抗击匈奴、经略西域、征伐四夷的一系列功绩,也提及了大兴土木、过度巡游、赏赐太滥、不惜物力等问题;继而指出,这一切共同导致了“用度不足”
“民力屈,财力竭”
“寇盗并起”
等严重后果。
所以,才有了武帝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