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巍巍大唐:开国正文第十七章席卷南方——马踏江南萧梁政权内部争斗不断,君臣相互猜忌,离心离德。
况且,唐朝已经取得了东征洛阳,破郑灭夏的空前胜利。
应该说,北方暂时稳定。
所以,唐高祖李渊认为,现在可以腾出手来,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出兵攻灭萧铣政权。
所以,武德四年九月,唐军兵分四路,以赵郡王李孝恭为主帅,李靖为副帅,直奔长江中游而来,进攻萧梁。
唐军此战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要一举灭亡萧铣政权,拿下整个长江中游地区。
当时,两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胜利的天平,明显倾斜于唐朝一方。
先看唐朝方面,此时的唐王朝,早已今非昔比,入主中原,统一北方,国力日益强盛。
并且,唐军名将云集,兵强马壮,皆是横扫北方群雄的百战之师。
更重要的一点,李唐王朝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反观萧铣政权,由于萧铣猜忌诸将,杀戮功臣,导致董景珍、张绣两位功臣,相继死于非命。
这样一来,萧梁内部,逐渐人心离散,纷纷叛离萧铣。
尽管萧铣依旧占据着长江中游至岭南的广大区域,但内部早已腐朽不堪,只是一个空架子罢了,真要和唐军开战,麾下又有几人为他卖命!
即使唐军此次稳操胜券,却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困难,能够一帆风顺。
比如,唐军开拔之初,就遇到了一个不小的困难。
这个困难,差一点让唐军将帅打起了退堂鼓,险些错失战机。
武德四年九月,唐高祖下诏,兵分四路,进讨萧铣。
当月,作为前敌总指挥的赵郡王李孝恭,集结好战船、兵马、粮草,率领唐军主力,从夔州出发。
可是,当大军行至三峡时,却出问题了。
原来,当时正值秋汛,三峡江水突然暴涨,这给唐军渡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三峡水流湍急,平时就算不是汛期,渡江都存在一定风险,更何况是汛期。
因此,萧铣认为,唐军绝不会在汛期通过三峡,防备便松懈下来。
果然,唐军行至三峡,发现江水上涨,纷纷停下脚步。
唐军诸将纷纷劝说主帅李孝恭,等汛期过去,再让大军过江。
就在李孝恭犹豫之时,李靖站了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他认为,兵贵神速,应该趁着萧铣毫无防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
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战,此必成擒也。
最后,李孝恭觉得李靖说得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即,武德四年十月,李孝恭带领全军将士,以及两千余艘战舰,冒着江水暴涨的危险,冲过三峡天堑。
不出李靖所料,萧铣当真没有防备。
于是,通过三峡之后,李孝恭瞅准时机,率领唐军发起进攻,连克荆门、宜都二镇,进军至夷陵。
在唐军冲过三峡之前,武德四年十月初七,萧梁鄂州刺史雷长颖,主动举鲁山降唐。
现在,唐军顺利通过三峡,连续攻克荆门、宜都。
萧铣顿时感到不可思议,他万万没有想到,唐军竟然会选择在汛期渡江,还真的通过了三峡,行动如此迅速。
萧梁所倚仗的长江天堑,在唐军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的“豆腐渣”
。
这一系列的行为,根本来不及让萧铣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