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巍巍大唐:开国正文第十二章决胜虎牢——虎牢关外破十万从武德四年的三月到四月,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玄甲军精锐,在洛阳以东的天险要塞——虎牢关,与窦建德的十余万夏国大军,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阻击战。
两军阵前,各为其主,打得不可开交。
一个多月的缠斗、阻截以及消耗,窦建德损兵折将,粮道遇袭,大军迟滞于虎牢关,寸步难行。
夏军接连受挫,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十几万大军陷入绝境,窦建德决心铤而走险,尽快结束战争,驰援洛阳,主动与李世民决战。
同样,通过一个多月的消耗战,李世民也看出夏军已是强弩之末,此刻决战,一定可以一战而胜。
因此,李世民、窦建德两方,都在寻找决战的机会。
就这样,影响到洛阳之战的关键性战役——“虎牢关决战”
,即将正式打响。
那么,在这场至关重要的虎牢关决战中,李世民是如何巧妙用兵,凭借不足四千人的玄甲军精锐,以少胜多,一举击溃数倍于己的夏国大军,生擒夏王窦建德,为洛阳之战赢得最终的胜利?而攻取洛阳,破郑灭夏的空前胜利,又对李唐王朝一统天下的大业,产生了怎样重要的影响呢?
首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唐、夏虎牢关决战前夕,整个洛阳战局以及两军对峙的大致背景。
前面两回章节说过。
武德三年七月,唐高祖李渊为了与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争夺中原霸主之位,实现大唐定鼎中原的宏愿,委任秦王李世民为统帅,率领十万唐军,东征洛阳,攻打王世充的郑政权。
开战初期,短短数月,李世民率领唐军,势如破竹,王世充接连遭遇败绩,损失数万精兵,河南州郡相继望风而降。
不久,李世民兵临城下,猛攻洛阳。
坐困洛阳孤城的王世充,只能向河北霸主夏王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亲率十余万夏军,驰援洛阳,夹击唐军。
面对两线作战的军事压力,李世民没有自乱阵脚,当机立断,决定兵分两路,双管齐下。
一方面,李世民命齐王李元吉、老将屈突通,指挥唐军主力,继续围攻洛阳,不让王世充出城与夏军会合;另一方面,李世民则亲统三千五百玄甲军精锐,赶在窦建德之前,抢占虎牢关,截击窦建德大军。
和窦建德在虎牢关对峙了一个多月,李世民巧妙结合了游击战、运动战的战术,采用缠斗之策。
结果,窦建德和他的十几万军队,被李世民麾下不足四千人的玄甲军,牵着鼻子走,折腾得筋疲力尽,逐渐丧失斗志。
因此,直到武德四年四月,夏军军中的厌战情绪,日益弥漫,人人都不愿继续打下去了,归心似箭。
在这种情况下,决战势在必行,窦建德没得选择。
若不与唐军决战,夏军困于虎牢关,粮草不济,军心不振。
早晚有一天,十余万大军,即使不被李世民击败,也会从内部自动崩溃,甚至是不战而败。
窦建德迫切地希望决战,正是李世民一直期盼的事情。
这场大战,李世民筹划许久,为的就是此刻。
在李世民看来,一个多月的缠斗,十余万夏军,早已变得兵无斗志,将无战心。
可以说,现在的窦建德大军,就是一只只病虎;而李世民与他的玄甲军,却是一群张着血盆大口的野狼。
所谓“猛虎难架群狼”
,更何况是一帮病虎。
所以,决战虎牢关,也是李世民的心之所向。
因为此时此刻,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窦建德急躁冒进,而夏军将士又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趁着这个机会,李世民部署唐军,因地制宜,设下层层埋伏,顺势反攻,定能一举击溃窦建德主力。
同时,还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窦建德、王世充两股劲敌。
关系到洛阳之战最终胜负的“虎牢关决战”
,即将来临。
唐、夏双方,都做好了战前准备,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