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对于军工部产能不足的问题,的确让俞新头疼了几天,目前军工部的合格能量人工人有两万多,还有四万多能量人负责一些配套军工生产。
目前太启帝国已经逐渐完善成型的军工工业体系里,参与生产的能量人已经达到了七万人。
虽然俞新目前手中的能量人数量庞大,但民用工业和军工业加起来也消耗掉了三十万能量人,包括南下协助奴隶开荒的十万能量人,其它行业中能量人的数量并不大,而且最主要的都集中在政府体系和教育、医疗体系中。
为了彻底解决军工部订单激增产能跟不上的问题,俞新连夜飞回了太启城,召集军工部的连坚与工业部叶元明等人开了个小范围会议,专门讨论下阶段工业人口分配问题。
民政部的数字里,民用工业中,产业工人数量大约8万人,加上剩余的20余万能量人,民用工业的产业工人总数超过三十万。
因为工业人口规模庞大,且随着工艺日趋成熟,一些配套产业也成长了起来,也正因为这些配套产业的成长,反作用于工业体系中的核心工业,使得工业主体的技术革新几乎是日新月异的飞速更新着。
这个情况在进入第二年的下半年后尤为明显,最明显的就是钢铁产业,炼铁厂中,原本俞新设计的日产量不足一吨的袖珍土法炼铁炉早已因为技术的进步被淘汰掉了,在第三次兽潮期间,钢铁工业区还历史性的投产了100立方米的大高炉。
虽然这种100立方米高炉的大小在原时空中仍属于袖珍型,但对工业刚刚起步不久的太启帝国来说,却是钢铁工业领域里,划时代的一刻。
虽然高炉与原时空中真正现代意义的高炉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核心的生产原理已经接近了现代高炉,基本上抛弃掉了俞新在初期设计的土高炉。
目前这种100立方米的高炉,日产量较曾经的土高炉翻了数百倍之多,达到了接近三百吨的水平。
可以说,仅仅这么一座一百立方米的高炉投产,钢铁厂里剩余的所有高炉加起来,产量都比不过这座高炉。
因为这种新式高炉的投产,也让叶元明看到了希望,不但超量完成了帝国第二年的钢铁产量标准,还拍胸脯向俞新保证,帝国第三年的钢产量达到二十万吨。
俞新虽然也很高兴,但却不像叶元明那么兴奋,他终究是原时空来到这里的现代人,见识过真正的工业是什么模样。
尽管太启帝国在第三年就能达到年产二十万吨钢铁的好成绩,但他知道未来的空间是不可限量的。
目前的技术革新就已经为整个帝国工业带来了量的腾飞,他相信下一步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还会带来质的变化。
也正因为工业生产中技术革新不断,以民用工厂为主,受益于这些技术革新,民用工业的产量日益激增。
工业发展初期,技术不完善时期,大部分生产都需要人的参与,但如今许多耗费人力的工作已经交给了机械。
加之俞新为工业部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的思想,进一步优化了各产业结构的配套后,工厂的产能几乎是日日翻新。
也正因为如此,工业的用人目前处于一种过度饱和的状态。
所以,叶元明听到俞新说的会议内容,对于工业人口分配问题他一丁点也不紧张,毕竟人口是超量饱和的,而且按照这个趋势下去,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产业革新,目前的工业规模体量之下,对于人口的要求将会越来越低。
与叶元明完全相反的是,军工部连坚却是一副愁眉苦脸,自从去年栓动步枪的生产计划上马后,军工部是集中所有力量,按照皇子殿下的要求,搞出了1型栓动步枪的生产线。
可刚搞出来没几天,随着兽潮的临近,皇子殿下就压了担子,于是蹒跚学步摸索出了栓动步枪制造没多久的军工部各轻武器工厂就开始了大规模量产,虽然堪堪完成了皇子殿下的产量要求,但军工部各工厂的生产力也被压榨到了极限。
连坚有时候在想,多亏军工部的工人们都是能量人,可以不吃不可不眠不休的疯狂工作。
在任务最重的时期,连坚甚至腹诽,皇子殿下之所以保持军工部全员都是能量人,是不是考虑过这些能量人都可以不眠不休……
对于军工部来说,更可怕的还在后面,1型栓动步枪生产计划刚刚开始起步,能量人工人们也刚刚对于生产这类精度更高的枪械上手,皇子殿下又接二连三下达了新的枪械类生产指标。
而新的突击步枪和通用机枪生产难度更是前所未有,虽然以目前的工业能力,勉强可以达到制造标准,但能量人也一时间适应不过来。
且不说军工部的能量人反应不过来,生产线也完全跟不上这样的更新换代速度,1型栓动步枪的生产线刚热乎,就来了2型改造版,接踵而至的是突击步枪和通用机枪生产计划。
整个军工下属的武器工厂基本上是炸开了锅,好在弹药工厂那边还算好些,栓动步枪的两个版本子弹继续通用,三款武器的口径也都完全一致,弹药加工厂那边改造设备难度不高。
军工部不像工业部,后者更偏向民用,生产出来的各类工业产品一部分可以直接用在人民的生活中,对帝国的民生改变很大,另一部分就算不是最终工业品,但也可以间接提高工业产值。
因为民用工业的高回报性,总理部与财政部往往给民用工业的批款更顺畅一些。
也幸好俞新专门有旨意,要求总理部无条件优先审批关于军工部的一切文件,要求建设部优先满足建设军工部的厂房设施,财政部优先拨付款项支持军工部。
也正是在帝国这些政策的支持下,连坚才勉强带着军工部的七万工人,咬牙苦苦支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