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

寄宿生和走读生,是当时学校常见的两种就读方式。

寄宿生吃住在学校,早晨要按时起床,要早自习,晚上要按时就寝,还要晚自己。

走读生只要按时上课,按时下课,不用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相对而言,受管理受约束要少些,要自由一些,刚上初中,顽心未泯,更喜欢做走读生。

自打进入中学之后,越来越羡慕走读生,不但是因为走读生相对自由。

更重要的是,寄宿生吃得太差,住得太差。

每个农村来的孩子,父母送到学校时,一般都是一个木箱子,一床被子,一张草席,被子各式各样,草席有好有坏,最好的当然是垫褥,其次是买的草席,再次是竹子作的凉席。

箱子一般都比较大,安上了锁,平时锁住,用时打开。

里面放换洗衣物,一个米袋子,以及一两罐干菜。

如果家里给了零用钱,一般也放在箱子里面。

寄宿生每人都有个饭盒,四四方方,用铝做成,上面有个盖子,专门用来蒸饭。

也有些家里生活特别困难,用的是资瓷碗或者瓷缸。

我和姐姐,一人一个这样的饭盒,细心的父亲,在盒盖上用铁钉敲打出一个小圆点,分别组成我们两的名字,便于辨识,不会搞乱,也不容易丢失。

后来转学到澡下,那里的寄宿模式差不多,两个饭盒跟随我们过去,一直到初中毕业。

现在它们应该都还在,被父亲留了下来,当作了盛鱼勾鱼线的盒子。

那时候的学校食堂,设备简陋,灶上架一口大锅,用杂木做成用一个很大的笼屉,蒸饭时锅中盛满水,将笼屉一层层叠在笼屉上,底下生起大火,就能将饭蒸熟。

到学校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从箱子里面取出家里带来的米,放在饭盒内,以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在食堂,由工作人员一个个的将饭盒放入笼屉内。

印象之中,饭盒都是随便放置的,每到开饭时间,一个个的笼屉摆出来,蜂拥而来的学生们,按照记号寻找自己的饭盒,每次都拥挤不堪。

几百上千个学生,场面有时候会很乱,常常出现前面的人拥挤着将其他人的饭盒打翻,也有拿错的,每每出现被拿错之人,哭哭啼啼的找到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回来。

农村孩子纯朴,自己拿自己的,一般都不会拿错,偶尔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要老师帮助寻找,都能够找到,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谁故意拿别人的饭盒。

这是为什么勤工俭学,交柴火是重要的内容,学生们蒸饭,那一口灶烧得全是柴火。

不但是勤工俭学要交柴火,事实上每个学期报名,除了学费之外,另一个要交的就是柴火。

那时候经济搞活程度还不够,没人到学校卖菜,学校也不允许。

食堂只负责给教职工炒菜,学生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盒热饭,当然也有可能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到外面购买热菜。

拥挤着抢到自己的饭盒之后,学生们纷纷回到寝室,又从箱子中,找出家里带来的干菜,按照一个星期的量,小心夹出一点,放入饭盒,准备着自己的一顿饭。

那时候流行一种“梨水”

罐头,罐子是玻璃的,上面用一个铁盖拧紧,铁盖中加了塑料垫圈,可以密封。

形状各式各样,圆的扁的高的矮的,大小有些差别,但也差不了多少,与现在市面上见到的基本一致。

再大也大不到哪去,一个罐子最多一斤容量,要吃一个星期,可见学生们的生活有多艰辛,每次都不敢多夹,万一没控制好,最后几天就要吃白饭了。

能吃一星期而不坏,家里又能有充足的供应,也就那么几种干菜,最常见的是“霉豆腐”

,其次是“揉菜”

,最后是“盐苴”

,这是主旋律,是铁三样,三者必有其一。

“霉豆腐”

最容易制作,农村田塍上种植的大豆,多是用来作豆腐。

豆腐切开成小块,伴上辣椒粉,浸点油撒点盐,封入罐子之中,一段时间后,自然霉变,就成了“霉豆腐”

相邻小说
我有亿张召唤卷  我居然成了渣攻的背锅王[快穿]  审神者他曾是付丧神  至高指令  我是残疾老公的真爱  魔卡之全能魔法师  庶女摆烂日常  快穿之年代文男主  一世容安  七零年代福气满满  追爱校花之旅:学神答卷  与卿辞  来自M78  纯情妈咪火辣辣  穿书之末世逆袭记  我那温柔强大又短命的丈夫  青梅观察日记  一胎凤宝:爸比回家跪榴莲  落日出逃  道上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