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五章 青年塘

凤凰山东面山脚,靠近公路的农田中,开辟出一块空地,有一排平房,专门为知识青年修建,这些知识青年有男有女,全部来自上海,被当地人简称为上海知青,这里被叫成青年塘。

青年塘的名称来源于那个特殊的年代,不是一地仅有,全国不知道有多少个地方叫青年塘,大的有镇,小的有村有组,奉新就有几处叫青年塘的地方,与这里一样,都是村民小组。

回溯知识青年的来历,与“上山下乡”

运动紧密相连。

1956年10月25日中央下发《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和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这种历史条件下,伟人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的指示。

大量知识青年因此离开城市,下放到农村定居和劳动,首次出现历史新名词“插队”

,专指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生活劳动。

真正有影响的大规模“插队”

,发生在刚开始不久,与前所未有的“红卫兵”

运动紧密相连。

“红卫兵”

运动影响之深远,造成许多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对无数家庭造成影响,更改变了无数知识青年命运。

“红卫兵”

运动代表着正式开始,短短三年时间,造成了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学生因此滞留学校,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一起毕业的奇景,他们有一个震铄古今的响亮称呼,叫“老三届”

为解决“老三届”

就业问题,“插队”

席卷全国,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史无仅有空前绝后。

“插队”

从这时开始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插队”

就不用提“知青”

,不用提“上山下乡”

那代人到国外留学也被叫成“洋插队”

,留学回来下农村进农场到单位,因此又有了“洋农场”

“洋兵团”

“洋干校”

之类的特定称谓。

父亲的大学生涯完全契合了“红卫兵”

时代,1965年考入大学,次年“红卫兵”

相邻小说
至高指令  一世容安  来自M78  一胎凤宝:爸比回家跪榴莲  青梅观察日记  快穿之年代文男主  我是残疾老公的真爱  道上真人  穿书之末世逆袭记  审神者他曾是付丧神  追爱校花之旅:学神答卷  纯情妈咪火辣辣  我那温柔强大又短命的丈夫  庶女摆烂日常  我居然成了渣攻的背锅王[快穿]  我有亿张召唤卷  落日出逃  魔卡之全能魔法师  七零年代福气满满  与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