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例言

本书在注解上,并没有怎样严格的体例,但也有几点想说明一下:

第一,一部杜诗,不只是他那个时代的“诗史”

,同时也是诗人自己的年谱、浦起龙说:“古人遗集,不得以年月限者,其故有三:生逢治朝,无变故可稽,一也;居有定处,无征途显迹,二也;语在当身,与庶务罕涉,三也。

杜皆反是,变故、征途、庶务,交关而可勘,而年月昭昭矣。”

又说:

“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所谓“语在当身,与庶务罕涉”

,也就是说作品不出个人生活的狭小圈子,很少接触国家大事,这确是过去一般诗人的通病。

可见关于杜诗,依年编次,最为妥善。

因此,我这里也采用了编年体,在编年方面,我利用了前人的成果,这主要是参酌仇兆鳌、浦起龙和杨伦三家的书。

第二,为了显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我把他的诗分成了四个时期,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的诗现存统共不到三十首,选出的则只九首,和其他三期并列,在比重上原极不相称,但一则因为杜甫在此一时期曾写过好几百首诗,这是事实;再则,这样标出,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杜甫的成长过程,所以我没有把这一期从他的创作史上取消。

按杜甫在《同元使君春陵行》的诗序中曾说:“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

可见他并不是毫无抉择的把所有的诗都写进他的诗卷,第一期作品之所以亡侠特多,可能也由于他自己晚年的删汰或不甚重视。

卢世《杜诗胥钞》疑心是“或者子美自选定本”

,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了使读者对每一时期的写作情况和作品特点先有个概括的认识,我在每期之前都作了一个简单“说明”

第三,杜甫的“集大成”

,也表现在对各种诗体的擅长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在杜诗的编辑上向来就有不少按体分编的缘故。

如郭知达的《九家集注》、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便分“古诗”

和“近体诗”

两大类。

至如金蛮刻的《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胡震亨的《杜诗通》、黄生的《杜诗说》、浦起龙的《读杜心解》,则分体尤细。

为了使一般读者易于辨别各种不同诗体,并从而窥见杜甫对各种不同诗体的运用情况,我特在目录上标明每首诗所属的诗体。

下面便是在这个选本中各种诗体所占的数字,计:五古七十首,七古五十三首,五律四十八首,七律五十四首(内拗格七首),五绝十二首,七绝三十八首,五言排律四首,七言排律二首。

法,大概在题解中,包括诗的写作地点、年代、背景、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等,都有简略说明,但也不是每首诗都如此,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根本从略的。

为了使读者在阅览注解时不太感到枯燥,除一般必要的字注句解之外,个人也往往发挥些议论,作些考证,使注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这些议论不一定对,但为了好让读者开动脑筋,我愿意把自己开动过的脑筋先摊出来。

所以偏是碰到比较难解或说法不一致的地方,我偏不肯放过,尽可能提出个人的看法。

有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问题,则一般放在注解的后面去说。

第五,杜诗和当时史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同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他又往往使用典故。

我们只有首先很好的了解了这些史实和典敌,才能透彻的理解原诗!

而且有些典故本身就非常生动,也值得作较完整的介绍。

但前人因一味求简,往往截头去尾,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弄得一鳞半爪。

相邻小说
文明的远歌  我与TI有个约定  宇智波家的超能力者  穿越鬼灭日常  我是女配她哥[快穿]  醉里挑灯看剑  迪迦的传说  孤山踏雨  一生孽缘  太古霸宗  我的星际工业帝国  诸天扮演  青山自在红  阴阳法咒  当团长穿越横滨[综]  穿越到雪鹰领主的世界  穿越之漫漫旅途  谁叫游戏策划欣赏我  重生之在线王牌女特工  高攀不起的老公,我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