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同情人民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不仅具有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
自唐以来,他的诗即被公认为“诗史”
。
杜甫生于公元七一二年,死于公元七七〇年,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
杜甫经历了安史乱前的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
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
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他和人民共度乱离的生活。
这就使他有可能深刻地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
而诗,便是他有力的武器。
杜甫不是贵族,但也并非劳动人民出身。
他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
的家庭,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这一历史条件,也就规定了杜甫要成为一个同情人民的诗人,不可能不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杜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正是这样表明着的。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期。
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游历时期。
这时正当开元盛世,他的经济状况也较好。
诗人从小就“好学”
,七岁时已开始吟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由于刻苦学习,使他能够从“读书破万卷”
以至“群书万卷常暗诵”
,为他的创作打下了雄厚的知识基础。
从二十岁起,他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漫游。
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在游齐、赵期间,他结交了李白和高适,除打猎取乐外,他们也经常赋诗或论文。
对这段游历,诗人晚年还很向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快意年,西归到咸阳。”
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快意诚然是快意,却没有给他的创作带来光彩。
在现存不到三十首的诗中,还没有代表性的佳作。
这只是他的创作的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人民,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
这是安史大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