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设计学专业广泛存在于科技、社会和环境等众多领域中,它具有跨学科、综合化、科技化的特征。
设计学的核心特征不仅是带来美的艺术享受,更是人们创新思维劳动的成果体现。
随着职业教育的开展,设计学科在很多职业院校中也广泛开展。
体验式教学因具有情感和认知的双重活动,在设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本文从设计学专业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设计学科教育中的表现形式及应用方法。
一、体验式教学内涵
体验式教学最早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kolb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体验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davidkolb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
他将知识学习的过程化解为4个步骤即体验、反思、归纳、运用。
在体验式教学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我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曼教授认为“体验式教学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用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
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
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式教学中的体验是知、情、意、行的亲历与验证。
它具有亲历性、过程性、不可传授性。
我国古代就有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渗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为培养“君子“的目标就主张“学”
“思”
“行”
的学习过程,并将学习思考心得用于日常实践行为中。
在战国教育学著作《大学》中,所提到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是一种对体验学习的强调。
素质教育的今天,体验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体验式教学在设计学科中的表现形式
目前,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计划中主要分为3类课程,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课。
(一)基础课程融入体验元素
在设计基础课程中,主要训练内容为造型基本训练(素描、色彩)和构成基本训练。
传统的造型基础训练是静物式的机械临摹。
对主动性缺乏的学生来说会因坐不住而使学习过程枯燥难耐。
适当融入体验元素可摆脱基础课程的枯燥。
如静物素描练习,教师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故事或自设一些易感染情绪的场景。
学生可将静物从情感的角度进行升华,而非单纯的临摹。
再如平面构成课程可采取视听等多角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