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小伙伴们听到纪时继续读博的消息都露出了&ot;…&ot;的表情。
&ot;纪时你在疯人院待久了,已经被同化了吗?&ot;周伟乐吐槽道,&ot;我读完研就想着赶紧毕业找工作,你居然还想继续念?&ot;
周伟乐读的是航天相关的专业,毕业之后没有去企业,而是去了一家研究院,所以他朋友圈之前还会发一些校园日常,最近不仅不发了,连在群里冒泡的次数都变少了。
好在纪时并不孤独,姚蒙也选了继续读博,他和纪时一样,在研究生期间发觉到了学习的乐趣,他在交大读的博,但是有去海外交换一年的机会,不过他去的是大,和纪时的p大还有点距离。
两人基本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和纪时一样,姚蒙也是那种一旦学习就全情投入的风格,而且他在本专业同样是有天赋的,姚蒙这人性格本来就耐得住寂寞,他平时看着不声不响,可一旦有了目标绝对会一直往前冲。
纪时的学习之路并不孤独。
说实话,在p大和在京大的感觉又不相同了,因为这里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天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光菲尔茨奖就有10多位,在这里求学纪时除了深刻体会自己的菜鸡之外,也能深深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广阔天地。
他还差得太远太远。
但和这些人处于同一个平台,耳濡目染之下,纪时对于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感悟又深了一层,他觉得自己正处于进化的过程中,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着各种知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们交流。
这是他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到这个时候,纪时已经并不自卑了,他真实地认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成为了天才世界中的一员,不过天才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没有上限的,曾经闪闪发亮的天才或许会被横空出世的另一位天才衬托得黯淡无光,但他只要在自己的领域完成一些别人无法抹杀的、会被记住的成绩,那样就足够了。
在这座校园里,纪时依然是平凡的一个,他每天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学习,在他身上出现灵光一闪的时刻不多,但偶尔也会有,每有一次灵光一闪,他都能够把个困扰自己的小问题解决掉。
当然,他在某一年研究的一个命题忽然在《数学新进展》上有人提前研究出来了,那段时间纪时真的崩溃过,因为那意味着他在此之前做的全部工作都彻底报废,这也是做研究时最糟糕的一种状态。
好在纪时的绝望并没有持续多久。
怎么说呢?虽说被人家研究出来了,但那毕竟是一个领域里最前沿的东西,能够接触到、并且距离结果并不遥远也算不错了,而且他确实比人家起步晚,这也是万不得已的事情。
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如果有一位研究出来了,其他数学家难道只能跳河自犯”
他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的,在研究这个命题的过程中,纪时明显能感觉到自己的数学思维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和他学生时期、甚至研究生时期的思维已经完全不同,纪时相信努力会有回报这句话,只不过有时候那份回报很多,有时候很少罢了。
这一次就属于比较少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他也只能乐观一点去对待了,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个数学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一道或者几道数学难题而奋斗,有人幸运到只要耗费一两年的时间,但有人可能穷尽一生都无法得出自己想得出的结果,但即便一生都做不到,这些人依旧在奋斗,并且觉得自己这一生很充实。
这大概就是最纯粹的学习给人的动力。
在p大期间,纪时的导师是一位菲奖获得者,真正的业内大佬,他手下的学生里集中了各个国家的天才,纪时觉得压力挺大的,因为在这里,努力这种特质并不属于他一个人,应该说,所有人都具备那种对于数学的狂热感。
或者说使命感。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纪时同样进步神速,他在这几年里也完成了一些属于他自己的研究,比较前沿的研究,当然,距离真正的大佬还有一线距离,但他的导师却告诉他,他有着不错的数学天赋,可以在数学这个领域继续进行下去。
不过导师也告诉他,想出成果没有那么容易。
毕竟这是数学。
p大那边并不介意纪时继续留下来,在本校进行—些研究,或者留校任教,因为他读书期间成绩不错,他的导师包括数院的其他导师都给了他不错的评价。
但纪时还是回了京大。
回京大之后,京大的新教师队伍里多了一张很年轻的照片,其实纪时毕业的时候被国内各大高校招揽过,海大和金大都有,海大那边给出的各项福利更强,还通过距离的优势来打动纪时,不过现在高铁很便利,纪时也不是车了,从京大回家还是很方便的。
纪时太年轻了,他的求学经历在外人看来也很顺,一路都是国内顶校和国际顶校,所以他的名字被媒体小范围地报道了一下。
z中也把他作为知名校友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