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阿肆是我的乳名,姓丁,辈分为泽,名字叫丁朴泽,给我起名字的读过私塾的三爷爷说取自道德经: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希望我能够性格坚韧,知进退,长大了做官长。
据说三爷爷起完名字,我爹甚是兴奋,连说这个名字好,长大当官长。
我爹曾经和我说,1987年秋天他陪我妈在沂水医院住院治病的时候,有一次无聊,让医院边上算命的瞎子给我批过八字,将来能做到团长,团长和县长一个级别,没见过世面的山里人,团长和县长已经是他们想象的天花板了。
我心说,具体时辰你都记不住,瞎子是拿好话骗你的。
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要想有出息,出路无非从军和考学,瞎子是看人下菜碟,我没有当兵,一路读书考学,不知道我爹还信不信瞎子算命先生的鬼话。
考学后,大学毕业也没按照我爹的意愿考公务员,也算是大逆不道了,没能进入体制内,白瞎了三爷爷一片苦衷。
从记事的时候就听我爹就对我说,咱家出身不好,要当心,说他小时候上山捡柴火都要和贫下中农的孩子一起,否则会被欺负。
我爹运气坏到了极点,1959年生人,要读书的时候,□□刚开始,闹得正凶,当时家里爷爷奶奶被斗争□□厉害,他没有机会上学。
不识字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
我想他是应该遗憾的,连我爷爷在解放前都上过五年私塾。
我从小就知道地富反右坏,我家是富农,属于黑五类。
记得我最小的叔叔1990年当兵的时候,家里人很怕因为出身不好,政审通不过,还好后来一切顺利,爷爷开心的大宴宾客,被压迫很多年总算是扬眉吐气,酒桌上喝的酩酊大醉,放肆大哭。
我小时候没被叫过狗崽子,不知道我爹小时候的狼狈,不知道政治运动的严酷,到了大学看了《霸王别姬》、《活着、《芙蓉镇》等影视作品,才能明白那个时代我家是咋样的胆颤心惊的过活。
家里人对那段历史,讳莫如深,大概是黑历史,太伤心了,不想再提。
高二上学期的秋天,某一个四周一个轮回的休息日,我骑自行车回家取干粮和生活费。
晚上吃饭的时候,和爷爷闲聊:我们班同学有个同学是前门岭(距离我们村隔了3-4个村子)的,说前门有个地方叫丁家林,他很好奇,他们村没有姓丁的阿。
这话一出,我发现,不得了,爷爷竟然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以前不敢跟你说,害怕形势有反复,对你有影响,过了这么多年应该稳定了,丁家林,那是咱老丁家的祖坟,祖宗和很多长辈埋在那里。
这么多年,都没去祭拜上过坟。
那天爷爷打开话匣子,一开始就刹不住,讲了很多。
原来我家的土地从我门村一直延申到前门岭,几百大亩土地,我想是好多地了。
王小萍开玩笑说,要是解放前,你也是提笼架鸟的地主公子哥了。
老丁家原先居住在日照东港的涛雒镇,我们和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是同宗,祖宗清末因与当时族长发生矛盾,东港呆不下去,迁居到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山村避祸,隐姓埋名。
至于祖宗犯的矛盾,说是拐带了有婚约的大户人家高家的小姐逃婚到这里。
到了山里,赤手空拳,两个人割茅草,打土坯盖了两间草屋。
祖宗给地主帮佣,高家小姐推着小车到赌局里卖烧饼,有积蓄就买地,从最开始的几厘地、几分地到几亩地的购买,奋斗当辈子就到了180多大亩土地(100步亩为小亩,240步亩为大亩)。
听到这里,我对祖宗的创业史肃然起敬,更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
王小萍听了也说:你们老丁家都是情种,原来历史源远流长,那么早就拐带大户小姐。
和我在书本上看到的的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不一样,爷爷说高家小姐对长工很好,我们家寒冷的早上叫长工起来干活,都是把酒温好、下酒菜准备好,喊人家起来喝酒,长工喝完一壶酒,就知道要出门干活了,家里每天都包饺子做豆腐,是给长工吃的,自己家里人吃的是煎饼卷豆腐渣,待遇对比强烈。
这句话对我冲击很大,高家小姐说,人都是以心换心,对他们好才会好好侍弄庄稼。
我们家的长工待遇好,庄稼长得好,收入好,土地也买的多,良性循环。
这个高家小姐不简单,人中龙凤,我想她一定受过很好的教育,懂得很多道理,不像我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大户人家的高小姐在山村,是拥有超越周边大字不识的山民的认知的存在,高家小姐生了三个儿子,高小姐很重视教育,在村里第一个花大钱请私塾先生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大儿子考中了秀才,那是附近几个村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秀才,因为没多久就到民国了,取消了科举。
祖宗和高家小姐去世后,三个儿子后来分家,开枝散叶。
我们这一支是老二,生了5个儿子,我太爷爷是老五,到我这里是第六代。
这就是我们老丁家的简单的族谱。
从小我家规矩就比别人家多,吃饭不许吧嗒嘴,咀嚼需要闭嘴,大家族上桌吃饭,长辈不动筷,小辈不许吃,长辈停筷,也要跟着停。
教育出门看到邻居要有礼貌的打招呼,所以很小我记的那些复杂的对村里邻居的喊法,记得喊谁大爷、二大爷、三叔,哥嫂婶子之类的亲切喊法,看到人要记得喊:你吃饭了吗,你上坡干活阿之类的。
我想这就是深藏在骨子里的教养吧,潜移默化,根深蒂固,虽然被□□,被当作黑五类踩在地上几十年。
高考恢复之后,我们村90%的大学生都是我们老丁家的,到我这一辈,都离开山村,考学、从军、经商,没人留在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