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43章 回到峨洋小学

穿越历史的长河,茗子,一位初中女学生,回到了古田县的莪洋镇,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

在旧社会,古田县的交通极为不便,这个内陆县主要依赖闽江口岸和水上运输。

1935年,一条总长36公里的“古谷公路”

开通,将古田与谷口紧密连接,使得谷口这个仅有近千人口的江岸小村迅速崛起,成为古田西南的行政中心。

到了1938年,公路进一步延伸至莪洋,这个小镇的水路出口功能开始崭露头角。

“古谷公路”

的开通,让谷口这座江岸小村焕发了新生,一块巨石上刻着的“谷口春风”

见证了当年的繁荣。

从1935年到1970年,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莪洋一直是谷口下辖的一个重要镇。

谷口人自豪地说:“谷口春风,莪洋秋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59年,南平至福州的“南福”

铁路全线通车,火车站却未建在谷口,因为谷口码头与公路之间隔着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

因此,火车站选择了地理位置优越的莪洋,这一决策进一步凸显了莪洋的地理优势。

1958年冬,“南福”

铁路的南平至莪洋段通车,火车经过谷口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茗子正在峨洋小学就读,学校离铁路不远。

记得那一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来到现场,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谷口铁路桥头往西约一公里长的铁路两侧,成千上万的欢庆队伍聚集,其中包括8505铁道兵部队、铁路民工、干部群众以及学生。

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大家挥舞着小红旗,齐声高歌:“铁道兵团叔叔好,不怕辛苦和耐劳,翻越高山和大海,欢迎!

欢迎!

欢迎火车来到了!”

只见那披红挂彩的火车头吐着白烟,缓缓地从我们面前驶过,一声长鸣划破天空,回荡在闽江两岸,震撼着人们的心弦,这是时代的号角,前进的号角。

火车缓缓地开过了谷口铁路大桥,前方2公里的莪洋火车站即将到达。

莪洋火车站,作为闽东历史上第一个县级火车站,最初只是一个四级小站,年货物吞吐量达14万吨、年客流量15万人次。

至此,莪洋集水路、铁路、公路交通于一身。

车站后来提升为三级火车站,特快列车45次、46次在莪洋都有停靠。

莪洋不仅拥有了铁路运输,还建有一个设施完善的水上码头,比起水口、谷口口岸强数倍,为古田县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莪洋的区域地位。

铁路的交通优势,也使莪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到了1984年9月底,莪洋这个原本只有5户人家、20几个村民的自然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五千余人口的莪洋镇。

这时的谷口反倒成为了莪洋辖下的一个行政村。

莪洋步入了春风得意的发展历史,再也不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1972年底,谷口人民公社管委会搬迁至莪洋。

1984年,莪洋改设为镇。

莪洋人自豪地说:“莪洋春风,谷口秋水”

然而,到了1990年库区移民时,谷口在走完没落的秋水历程后,村名也随之消失。

:()茗子青春日记

相邻小说
被逐出书院后,我选择儒道成圣!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二十八岁初恋  八岁厅里厅气的我被全网爱戴  我在万界都有分身  捞月  不生气的生活  无嗣大反派娇宠绝美女配后有子了  男主为何总抓着炮灰不放  浮生若梦般的依恋  怦然心动  老公和前男友是死对头  天降倒追,前妻悔哭求复合  仙途外卖:凡心不灭  摸爬滚打在道场  不原谅,不复合,苏小姐独美  快穿:茉莉花精总被一见钟情  重生87年的我只好做演员  野火烧不尽(父女1V1)  折枝(1v1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