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郭进死了,但在当时的宋朝远征大军里人们都以为他是因恶疾突然亡故的,而对于郭进的死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悲伤难过,因为此时的他们正在太原城下与城楼之上的北汉守军殊死搏杀。
太原城!
固若金汤的太原城!
坚不可摧的太原城!
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潘美率领的宋朝百战之兵围着城墙四面强攻但却依然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在明知辽国的援军已经被宋军大败且再也不敢靠近宋辽边境的绝境下,在整个北汉全境都在被宋军如潮水一般吞没的巨大震慑下,太原这座看似危如累卵的孤城却在拼死抵抗,城中军民大有与城池共存亡的必死之决心。
在翻阅史书并看到这个阶段的史料时,我的心中总是会有一个疑惑冒出来,那就是为什么太原城的军民会如此地顽抗到底?没错,我说的不单是北汉的军队,而是军民,我没有笔误。
事实上,当后来刘继元都亲自投降了之后城中的百姓还不肯投降,他们与进城的宋军在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而他们的武器甚至是砖头和瓦片。
前有柴荣和赵匡胤,后有此刻的潘美以及很快将会赶来督战的赵光义,这些人都在太原城下被搞了个灰头土脸,前面两位甚至是抱憾终身。
如果没有城中百姓的同仇敌忾和鼎力相助,那么太原的坚城之名是不会有的,至少会大打折扣。
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因为刘继元确实是个好皇帝,所以这些人甘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以至于宁死不降?是因为宋军太凶残,他们的好多亲人都因为宋军的围攻而惨死于城头,所以要为他们报仇?还是说他们害怕宋军一旦破城就会像野蛮的辽国人一样在城里大肆屠杀和抢劫,所以要拼死抵抗?思来想去我觉得这些理由都不成立,唯一能让我信服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李克用父子占据太原以来,这个地方已经被沙陀人统治了百余年,而且自打后周建立以来太原的政权就与中原王朝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且常年处于敌对和交战的状态。
当初沙陀人进入山西几乎是举族迁入,而且这个地方在被李克用占据并主政以后几乎就完全变成了沙陀人的地盘和家园。
因此,百年以后这里的民风民情会变成什么样也就不难猜测,所谓的同宗同种以及民族血缘根本无从谈起,翘首以盼华夏一统对于太原的百姓而言更是无稽之谈。
沙陀人确实已经全盘汉化,甚至连姓名都改了,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在镇州待了一个多月之后,眼见太原迟迟都不能攻下,赵光义被迫决定带着他的十万大军亲临太原。
这一路上,太宗皇帝的亲征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将沿途所经过的北汉州县全部荡平,当赵光义到达太原时,除了汾州,北汉作为一个国家其地盘就只剩下太原这一座孤城。
即使如此,北汉也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就连赵光义亲自写给刘继元写的劝降书也被太原的守军拒收。
既然劝降无望,那就只有兵戎相见。
在临时的行宫里稍做休息后,赵光义以皇帝之尊穿上了铠甲并巡视战场第一线。
这一路上他走得是相当拉风,在他的身前是数百名威武雄壮且衣甲鲜亮的禁军士兵,这些人一边开路一边将手中的刀剑抛向空中,然后纷纷跃起变换着花样和姿势地再又将其接住,简单地说这就是在玩杂技。
这一招当初赵光义在宫中接见辽国使者的时候就用过,他让这些士兵在战鼓的擂鸣声中当众给辽国使者在校场上表演这种杂技,史称辽国使者不敢正视。
赵光义当时的用意就是在向辽国展示宋朝的军威,而他在太原城下再次表演这种行为艺术无疑也是在向北汉的守军示威,而城墙之上的北汉人看到数百支银光闪亮的刀剑在空中不停飞舞的场景时也是吓得面色惨白,按史料的记载就是——望之破胆。
正月出发,而现在马上就五月了,潘美率领的攻城大军已经在太原城下攻击了数月之久却毫无战果。
换了是别的皇帝或统帅这个时候多半是暴怒不已甚至是要杀人立威以提振士气,可赵光义却不是这样,他对前线将士这几个月来的表现没有半点的埋怨。
在接见前线的主要将领时他对这些人只有和颜悦色的勉励和慰问,一个字的粗口和脏话都没有。
难道赵光义真的是心脏很大一点也不着急吗?非也!
这就如同足球场上一支超级强队与一支鱼腩球队进行的一场单场定胜负的淘汰赛,在围着鱼腩的球门进行了将近九十分钟的狂轰滥炸之后,本来毫无悬念的较量非但没有打穿对手反而在常规比赛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都还是一球未进,这事搁在强队主教练或者老板的身上他能不急吗?但着急有用吗?向来注重风度的太宗陛下不过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激励和提升士气而已。
皇帝陛下亲临一线慰问正在全力攻城的将士,这让宋军一时间军心大振,但也有人担心赵光义的安全劝他不要以身犯险,可赵光义的回答是:“将士们正在浴血奋战,朕怎可忍心坐而视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老大说了这样贴心和感动的话,宋军将士的士气由此更加高涨,太原城开始承受几个月来最为猛烈的攻击,而且赵光义把他带来的十万禁军也派上了战场。
至此,几十万的宋军开始围着小小的太原城交替全力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