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上回说到王成的王家隐射穷困潦倒的军户,刘家隐射明末农民,流民,这两人组成了明末的流寇。
他们因为没有粮食,又没有做官的亲戚,收税的朋友,无路可走,便揭竿而起,刘姥姥带着板儿进入了荣国府的视野。
接上回看原文: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
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刘姥姥带他进城逛去,【甲戌双行夹批:音光,去声。
游也。
出《谐声字笺》。
】便喜的无不应承。
(此时板儿才五六岁,就是说流寇才开始造反5年左右。
脂批中提到的谐声字笺,刊于康熙十六年,就是1677年,提示读者书中的谐音梗。
此书是一部字典,只在康熙年间比较有影响,因为后来有了康熙字典,所以就渐渐被弃用了。
所以很可能脂砚斋批书的年代,是在康熙年间。
)再看原文: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
【甲戌双行夹批:街名。
本地风光,妙!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注意此处,前文说了,千里之外,这一下就到了,作者用意全在金陵十二钗的这个金陵二字上,金陵极大,但是作者写起来却极小,后文再详解。
)只见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甲戌侧批:“蹭”
字神理。
】到角门前。
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
【甲戌双行夹批:不知如何想来,又为侯门三等豪奴写照。
】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
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
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
这一段为何会有人不报信?真实的历史上,当流民初乱之时,三陕西的地方官员和卫所,唯恐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耽心朝廷追查责任,会受到严厉制裁。
同时又幻想来年夏收之后,为饥寒所迫的饥民将会自动解散回乡,于是,他们便洋装不见,禁止各府县上报“变乱”
的消息。
崇祯初年任陕西巡抚的胡廷宴,每逢州县以“盗贼”
事上报,就不问情由地把来人打一顿板子,说道:“此饥氓也,掠至明春后自定耳。”
这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就把上报问题的人解决了。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流民声势一天比一天高涨,还是各地兵备再也无法掩盖,便也硬着头皮向朝廷以军情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