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第 34 章倒V

【由于这样离谱的天灾频率,虽然在明朝尚未出现专门应对灾荒的专门机构或官员,但在宣德以后逐渐开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赈济体系。

比如灾情的上报。

明朝自洪武年间就确立了有灾立报的原则,只要发生天灾,不管什么时候都必须立即上达天听。

这一原则在后来得到了内容上的扩展,根本却始终不曾改变。

但具体上报的流程,在宣德之前却依旧尚显混乱,主要依托的是地方官员。

而随着宣宗确立了巡抚制度,中央外派的巡抚官员逐渐参与进了包括应对灾荒的军政事务之中。

接着,巡抚制度在景泰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巡抚加宪衔成为了定制。

巡抚们作为外派地方的中央官员,成为了明朝中央朝廷与地方联系的枢纽,继而从程序上保证了明政府对灾情的及时了解,有助于接下来的勘灾救灾工作顺利合理展开。

这样的流程发展到了后面万历年间,最终完善成为了一种,百姓——地方官——抚按(巡抚、巡按)——朝廷,这样类型的基本的、垂直型的报灾程序。

“巡抚?”

朱元璋听着这个词先是皱起了眉,细想了一番这才舒展开来——他确实安排过巡抚这项差事,但那是专事专用,派标儿去陕西考察那里能不能当都城的,并不能算是个官。

这后世儿孙倒是把它确立成了一种制度……嗯,作为中央官员,却也负责处理地方事务。

后世人怎么说的,枢纽?确实有点意思……

朱瞻基回想着那句制度的确立:我后来怎么干的?既然是制度,那就意味着不像皇爷爷那样,只是单纯的暂时差役?

也就是派遣官员常驻?

【而参与进了地方赈灾的各级御史们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比如根据受灾程度的不同,给极贫者赈粮,次贫者赈钱,稍贫者赈贷;减免对受灾地区的税收徭役;施舍医药、赎还妻子、掩埋裸露的遗骸,每年到了祭祀的时候还不忘去给这些往往没有后人的坟墓祭扫等等等等。

这些御史所采取的多样化的赈济方式为解决灾情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他们身上监察职能的存在,也使得赈灾措施得以充分落实下去。

再加上他们与中央密切的联系,使得地方灾情的具体情况很容易被中央得知,其事后的安排也得以更加完善。

但是这样的制度也有一个缺点所在:御史不管为赈灾做出什么行动,首先必须需要得到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的同意或者授权。

而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使得信息的传递成为了一大痛点,在申请授权的流程中,无疑会有不少百姓继续饱受痛苦。

于是,能不能承担起没有事先申请就赈济灾难的责任,就成为了对一个御史官员品性和魄力的极大考验。

而王竑就是那种不算很多的,能够当机立断,不管事后会不会被皇帝责罚,也甘愿立即采取赈灾措施的官员。

“王卿当年于左顺门之前,果敢刚毅,能率众锤击马顺等人,其心性魄力自是一等流的水平。”

朱祁钰的面容和煦下来,笑意盈盈地和在座重臣们议论起来。

左顺门那样的大事,估计哪怕等到他们都老了,记忆力衰退的时候都能记忆犹新。

大臣们自然对王竑这个名字很有印象。

只不过他的所作所为说出来到底显得僭越冒犯,在朱祁钰提起之前没什么人发言。

可既然顶头上司都夸起这件事来,那也没什么好顾忌的了。

王文就跟着表达了对这位年轻官员的欣赏,顺带不忘再夸夸一下自己的好老板:

“王公度忠心体国,正色敢言。

也正是因为陛下虚怀若谷,能察纳雅言,才敢尽力施展而不怕苛责啊!”

【王竑当时任右佥都御史,实际上官职不算很高,不过是正四品。

但他的实权却很大,一看就知道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他从景泰元年就开始总督漕运,是明朝第一位以文官身份总督漕运的人物;景泰二年,兼任淮安、扬州、庐州三府并徐、和二州巡抚;景泰三年,巡抚的地区增加了直隶凤阳府和滁州,甚至还被任命兼管两淮盐课。

从以上那些地名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所管辖的地区,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从景泰三年一直到景泰五年,反复被各路天灾折磨的徐淮一带。

相邻小说
久婚必合  Beta得罪谁了?  白月光的婚后翻车现场  东京对魔特异校  直男我啊,这次弯到临头了![快穿]  炮灰渣攻不干了[快穿]  穿成娇宠文男主正妻后  我的疯子爱人  清冷前任今天又来钓我了  兔兔下凡报恩啦  [短道速滑]从学霸到冬奥冠军  江湖第一隐士高人  赘婿文男主对我下手了  当杠精从良后  你别玩不起  穿书后爱上了顶流影后  大佬全是我前任  被迫接近病娇首辅后  他的笼中雀  又被偏执疯子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