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EE小说手机版网址 m.eexs.cc
“唐代制度中,如果百姓有冤屈,要去李世民陵墓前哭诉,在李世民去世许多年以后,他的曾曾曾外孙杜甫还写诗怀念,以舜墓地代指昭陵。
而且不仅仅是唐代,甚至在几百年后,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还写诗‘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表达自己的壮志难酬,毕竟谁看着糟心的完颜构会不怀念贞观开元时期的睥睨万国呢?”
李世民不是第一次听天幕提起开元这个年号,完颜构是谁他倒不是很关心,但天幕对贞观持欣赏态度,想来开元也是一样的大唐盛世,如果承乾是年号永徽,那也就是说……大唐可能会连续出现好几位明君?
不就是子孙让人到昭陵哭吗,比起这个消息算什么,如果以后真有承乾和他后代不能决断的事情,他尽量托梦就是了。
李承乾松了一口气:就算这个听起来也很离谱,不过他就觉得自己不可能有招魂这种神奇想法!
酒醉的尉迟恭混沌地跟随天幕的思路走,陛下似乎是唐朝的太宗,陆游是宋朝人……中间有没有别的朝代他忘记了。
臣子想哭前朝的太宗陵墓诉本朝的冤,啧啧。
宋朝的太宗看起来似乎不大行。
“并且关于隋唐粮食储蓄和继承问题,一个是《旧唐书》中说到过,隋西京府库可供养天下至今,说这话时已经是贞观十一年,也就是距离开皇末年过去三四十年,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初唐是十分富裕的,另外一个就是《贞观政要》里记载,李世民和王珪说起隋朝的仓储如此充足,粮食够吃五六十年却落得亡国,这可能只是治世之君不太理解亡国之君的解题思路,但并不意味那些粮食放到贞观年间还能吃,那隋唐储粮技术可以领先世界几千年。
才被征召回朝的前太子中舍人王珪缓缓抬头,为什么别人都出现在陛下的功臣名单里,他的名字出现在谣言来源?
“我们可以从隋鼓励百姓移地和唐多次移都就食窥见,隋唐国家粮食安全危机始终存在。
杨坚留下那么多粮食却又令百姓饥荒,可能是他本人有仓鼠囤货属性,作为君主与百姓争利,国富而民弱,或许也有意追求文景之治画面的美好愿景,除此之外,隋粮食仓储制度执行的不合理以及运输艰难也是重要因素。
开皇时期的义仓因为缺乏政府权力有效监督,经常被豪强挪用,后来转由州县管理,而官仓则一直十分充盈,可惜隋炀帝法度严苛,官吏们畏惧灾祸,不敢擅自开仓赈灾,皇帝下诏开仓,也生怕放粮放多了会惹来杀身之祸。
而隋留下的粮食去哪呢了?
隋末起义首领李密、以及李唐阵营的李勣等人开仓赈灾,狠狠清了一波库存,至隋朝末年,这些粮食就几乎消耗殆尽。”
李世民本来还以为天幕的意思是回洛和含嘉仓还有超出他们认知却尚未被利用到的粮食,譬如她所说起的优越作物,可以凭此渡过几次危机,闻言虽然失望,却也只是无奈一笑。
他当初重视洛阳,也有希望用隋留下来的粮食收获民众之心的念头,有这种想法的起义诸军都是这么干的,文帝时期还时常赈灾,但后来却越发离谱,甚至杨广答应开仓赈济灾民,官吏们也不情不愿。
皇帝与官吏重粮不重人,官吏推诿拖沓,那百姓自然会拥立另外的君主来快速获取这些粮食。
而且哪个开国之君继承前朝时是府库空到完全没有的?
隋留下的是一笔何等惊人的烂账,国中百姓留于敌国者不计其数,杨广留下的钱哪够大唐高枕无忧?
“外有强敌、内有忧患,那么面对这么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初唐君臣是如何达成贞观之治成就的呢?”
“为了稳定社会治安,李世民把魏征等人派出去宣慰臣民,尽可能消除各地官员对待李建成等旧部的打压,救下了齐王护军李思行等人,而且削减内廷开支,放出内廷宫人数千,令房玄龄向名山大川投书,向上天祈福,作为禳弭。
毕竟天谴和灾异之学盛行的年代,这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相信科学的力量,隋唐百姓乃至官吏,对待蝗虫还是敬畏姿态,可能在我们看来,灭蝗是州牧的正常工作,但在封建时期,勇于灭蝗的官吏是可以被记录下来的程度。
所以朝廷举行这种迷信行为也算是安抚百姓的一种姿态,是否祈福也反应君主是否关心受灾民众。
此外为了祈祷蝗灾消除、打消民众对于皇帝得位不正的疑虑以及对蝗虫的畏惧,李世民甚至当众生吃了有毒的蝗虫,对祈福而言没什么用处,但却极大鼓舞了人心,解决了政治民生危机。
要知道即便是开元年间民众思想有所进步,还是把蝗虫烤熟之后掐头-->>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